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
  • 05月30日

    “控”的认知阐释

    “控”一词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肆意流行起来。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发现“控”的原型有别,发源于中国传统词义的“控”为“控1”,而网络流行词义的“控”为“控2”。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试图阐释“控”的认知演...

  • 05月30日

    从习语性的角度探究英语口语语篇的自然度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大规模的真实语料统计表明,自然话语的生成是由习语性语言来实现的。习语性也逐渐受到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关注。习语性语言是构成语篇尤其是口语语篇的主要单位,其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搭配能...

  • 05月29日

    合作原则指导下的科技英语长句翻译

    科技英语长句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过程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力求从格莱斯合作原则的角度探寻科技英语长句翻译的新思路、新准则与新策略。...

  • 05月29日

    浅析英汉动物习语中的“似同实异”现象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意义的动物词和动物习语,对这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的学习,特刺是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学习和了解这些动物习语,有助于掌握真实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

  • 05月28日

    心理类型标记理论下的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迁移研究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的词汇文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容易将汉语的词汇文化内涵迁移到英语词汇中去。本文以Kellerman的心理类型标记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言...

  • 05月28日

    翻译中文化误读的关联理论阐释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文化误读,分析了词汇内涵差异和文化图式缺失两种情形下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文化误读是译者为传递最佳关联性,根据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必要的语言顺应,为译语读者营造具有关联性语境的结果...

  • 05月27日

    福克纳研究在中国:2000-2010

    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以其气势磅礴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饮誉世界文坛,评论界对他的关注经久不衰。中国的福克纳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成果喜人,本文主要从研究专著、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 05月27日

    全球化视域下的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在全球化思潮的背景下产生,是全球化经济、文明及哲学转型的妊然结果。生态翻译学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同时又将通过生态平衡来调节全球化下经济政治及文明的平衡。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关系...

  • 05月26日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微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对翻译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理论在中国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欢迎。但不少读者对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存在些许误读,笔者将对该理论进行初步探析,并做简单的思考。以期...

  • 05月26日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卡拉维拉县的跳蛙》为例

    本文以模糊学为基础,提出模糊综合评判法这一翻译质量评估方法。根据该方法,人们首先设定优质翻译的最高标准(如信,最佳近似等),即建立模糊集合,再设定具体参数(如语义搭配,句法结构,语用意义。修辞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