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信息 · 2020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嫦娥三号”降落区溅射物空间分布关系

作者:赵桉铭,胡腾,桑洋,陈嘉伟,康志忠

摘要:针对“嫦娥三号”着陆区溅射物与撞击坑间缺乏多尺度耦合关系解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大小、频率和方向的空间分布关系量化表达方法。以“嫦娥三号”降落相机影像为基础,采用人工识别的方式,提取出直径大于0.1 m的撞击坑2564个,以及尺寸大于0.1 m的石块2363个。划分不同直径石块和撞击坑所在区域避免分辨率不均的影响,并通过方位角分区研究溅射物与方向的关系。结果表明,石块、撞击坑的数量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紫微”撞击坑的溅射是有方向性的;着陆点恰好位于2个溅射区之间,着陆区域主要分布直径0.5 m以下的石块和撞击坑,相比于着陆区周边,该区的地形较为平坦。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月球与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研究分中心

关键词:嫦娥三号降落区石块撞击坑溅射物chang’E-3landing areabouldercraterejecta

分类号: P691[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遥感信息

遥感信息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