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锐,李爱年
摘要:梳理我国2012年至2020年8月187份典型裁判文书发现:1)我国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存在一审被告败诉率高,上诉再审案件少、危险废物污染、林地破坏与水污染占比较大、被告对环境侵权行为的认定多数无争议、检察机关一审起诉案件占比大且全面胜诉、三类主体提起诉讼的案件数量悬殊的主要特征。2)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运用中面临着原告顺位关系不明确、支持起诉制度规定过于抽象,易发生偏离、案件诉讼时效适用混乱、诉讼前置程序仍存在争议、诉讼费用分担制度不完善,败诉成本较高的障碍。故此,应从厘清并确定原告的顺位关系、匡正支持起诉制度,细化规定、明确规定诉讼时效、阐释诉前程序的法理基础与功能价值,解决其争议以及完善诉讼费用分担制度,降低诉讼成本这几个方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完善。
发文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讼时效支持起诉原告顺位诉前程序诉讼费用分担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limitation of actionsupport the prosecutionrank of plaintiffprelitigation proceduressharing of litigation costs
分类号: F205[经济管理—国民经济]